典籍中的“参考文献”——“m j”探源213


在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常会在文章的末尾或注脚处看到“m j”的字样。这个“m j”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什么是“m j”?

“m j”是汉语拼音“men jiao”的缩写,意为“门脚”[m j]。门脚指的是文章或书中的引文资料来源。换句话说,“m j”就是古代文献中引文出处的标注,类似于现代学术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m j”的使用方法

在古代文献中,“m j”通常以小字附在正文或注文的末尾,标示引文出处。其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标注书名或作者:

如《史记卷五秦本纪》m j,《汉书卷二八上郡》标注书名和章节:

如《荀子天论》m j,《中庸章句》m j

“m j”的作用

“m j”在古代文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术规范:“m j”标注引文来源,保证了文献的学术严谨性和可追溯性。
方便查证:读者可以通过“m j”查找引文出处,进一步了解文献内容的真实性。
学术传承:“m j”记录了文献作者的研究基础,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m j”的演变

在唐代以前,“m j”的使用并不普遍。直到唐代中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学术研究的兴盛,“m j”才逐渐成为文献编纂中的一种规范[m j]。

到了宋元时期,“m j”的使用更加广泛,并出现了多种标注格式。到了明清时期,“m j”的使用规范更加严格,成为学术著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文献中的“参考文献”

随着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文献标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学术论文中,“m j”已演变为“参考文献”,其作用与古代“m j”类似,都是指引文资料来源,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m j] 徐庆平. “门脚”考论——文献史料考证的根据[J]. 文史知识, 2008, (03): 15-19.
[m j] 陈广宏. 古代文献中“门脚”的传递与流变[D]. 安徽师范大学, 2017.

2024-12-23


上一篇:CAD图纸修改标注线的方法与技巧

下一篇:齿轮尺寸标注指南——确保齿轮正确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