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绘制的十三幅地理地图315


十三幅地图概述

“十三地图标注”指的是元朝时期的地理学家朱思本所绘制的《舆地图》,其中包含的十三幅地图,包括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知。这十三幅地图分别是: 1. 舆地总图
2. 四方之图
3. 东西两洋图
4. 东南亚图
5. 西北亚图
6. 东北亚图
7. 诸蕃图
8. 诸夷图
9. 诸胡图
10. 大食图
11. 中亚图
12. 西洋图
13. 泰西图

地图的绘制依据

朱思本绘制这些地图的依据主要来自《山海经》、《史记》、《汉书》等典籍,以及元朝时期的航海记录和传闻。这些地图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知,也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地理思想。

地图的内容

《舆地图》绘制的十三幅地图,内容丰富且具有特色:

1. 舆地总图


舆地总图是整套地图的总览,展示了整个世界的轮廓和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2. 四方之图


四方之图将世界划分为四个区域:中国、西域、南海、北荒,并展示了各区域的地理概貌和风俗人情。

3. 东西两洋图


东洋图描绘了日本、琉球等东亚海域的地理,而西洋图则描绘了印度洋、波斯湾等西亚海域的地理。

4. 东南亚图


东南亚图展示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等东南亚地区的地理面貌,并标注了当时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往来。

5. 西北亚图


西北亚图绘出了中亚地区的地理,包括葱岭、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貌,以及粟特、波斯等政权的分布。

6. 东北亚图


东北亚图展现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库页岛等东北亚地区的地理,并标注了女真、蒙古等民族的活动区域。

7. 诸蕃图


诸蕃图描绘了南亚和东南亚的地理,包括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家的地理面貌和民族分布。

8. 诸夷图


诸夷图展示了北亚和西伯利亚的地理,包括贝加尔湖、外兴安岭等地貌,以及契丹、奚等民族的分布。

9. 诸胡图


诸胡图描绘了中亚和西域的地理,包括帕米尔高原、里海等地貌,以及突厥、回鹘等民族的分布。

10. 大食图


大食图展现了中东和北非的地理,包括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等地貌,以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11. 中亚图


中亚图描绘了中亚地区的地理,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山脉等地貌,以及吐蕃、回鹘等政权的分布。

12. 西洋图


西洋图展示了欧洲和非洲的地理,包括地中海、撒哈拉沙漠等地貌,以及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等国家的分布。

13. 泰西图


泰西图描绘了欧洲西部的地理,包括比利牛斯山脉、大西洋等地貌,以及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分布。

地图的意义

《舆地图》中的十三幅地图,是古代中国对世界地理认知的重要成果,具有以下意义: * 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世界观:这些地图展示了元朝时期中国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思想和对外交流。
* 为航海提供了指南:这些地图记录了当时中国航海者的航行路线和所见所闻,为后世的航海活动提供了参考。
* 促进了文化交流:地图中标注了不同民族的分布和风俗,体现了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结语

《舆地图》中的十三幅地图是古代中国地理学的重要遗产,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世界观,也为后世的地理研究和航海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2025-01-15


上一篇:广西岑溪地图在线标注

下一篇:地图标注框图:地理数据可视化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