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流地图标注:一张揭示历史变迁的古地图165


长流地图,又称《江南地舆图》,是中国古代一张重要的地理地图,由明朝官员何乔远编绘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成图背景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涌现出大量城市和市镇。然而,当时现有的地图难以满足军事、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朝廷委托何乔远编绘一张详细而准确的江南地图。

地图特色

长流地图以明朝应天府(今南京)为中心,覆盖了长江中下游的 10 省 1 府,范围包括 heutigen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地图采用斜投影法绘制,比例尺约为 1:1650000,共分 6 幅。相较于前代地图,长流地图具有以下特点:
规模宏大、范围广阔:涵盖了 vast 东南地区,充分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地理风貌。
标注详尽、内容丰富:标注了大量城市、城镇、山脉、河流、湖泊和交通路线,地名准确、丰富。
绘制精细、比例准确:采用科学的投影法绘制,比例尺精确,还原了江南地区真实地形。
标明水系、地势起伏:清晰地标出了长江、黄河和珠江等 major 水系,准确地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地势起伏变化。

历史价值

长流地图不仅是一幅重要的地理地图,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明代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提供了 valuable 参考资料。此外,地图还为后世提供了大量历史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争论

对于长流地图的成图时间和作者,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地图成图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由何乔远一人编绘。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地图的成图时间可能更早,并且可能有 multiple 作者参与编绘。这些争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影响和流传

长流地图问世后,立即受到广泛重视,成为明清时期流传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地图之一。它不仅为军事、政治和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还极大地推动了 cartography 发展。清朝编绘的《皇舆全览图》和《大清一统志》等地图,都沿用了长流地图的绘制风格和内容,体现了长流地图 深刻而 lasting 影响。

结论

长流地图作为中国古代一张重要的地理地图,以其宏大的规模、详尽的标注和准确的比例尺,为我们提供了 invaluable 了解明代江南地区地理风貌、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一份值得传承和研究的 cartographic masterpiece。

2025-02-04


上一篇:2024 年地图标注即将惊艳亮相

下一篇:地图标注:为您的地图添加信息和交互性